今年以来,渭源县针对公开公示缩水走样的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建立了惠农资金监管平台、“微政务”监督平台,切实加强电子民生平台事项办理,监督“探头”更加深入群众,监督面更加广泛。
建立惠农资金监管平台。为了加强对惠农资金的监管和公开,县纪委监委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手段,建立惠农资金监管平台,把老百姓最关心的200多万条惠农资金数据“晒”在网上全面公开,同时开设了举报信箱,让群众监督更精准,最大限度发挥群众的相互监督作用。平台自6月28日上线运行以来,网站访问量近200万次,接到群众咨询和投诉举报56件,其中直接为群众答疑解惑问题55件,转乡镇及相关部门办理1件。监管平台的建立,有力推进了全县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和群众相互监督的广度深度,努力减少扶贫领域问题发生的概率。
完善“微政务”监督平台。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体,督促全县217个行政村开通“精准扶贫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已发布各类信息1.16万条,关注人数4.2万多人,指尖上的阳光“微政务”监督平台初步形成。县纪委从加强对公开公示的监督问责,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精准扶贫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渭源县扶贫领域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办法(试行)》等制度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渭源县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监督问责办法(试行)》,重点对不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公开工作以及搞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11种情形进行问责,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村级各项事务的透明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运行用好电子民生平台。把民生平台事项的办理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助推脱贫攻坚和优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县电子民生平台共受理各类民生事项2733件次,办结2695件,办结率为98.61%;按时办结2682件,按时办结率为98.1%。通过电子民生平台事项办理,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困难和问题。(供稿 焦成海 编辑 张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