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承诺书好,对我们是个约束,虽然乡镇纪委书记、专干‘三转’老早到位了,但工作实在忙的时候,偶尔也会让纪检专干帮着干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现在作出了承诺,会时刻提醒自己决不能再挤占纪检专干的时间。”渭源县莲峰镇党委书记张平义在签订《渭源县推进乡镇纪委“三转”工作承诺书》时谈到。
近年来,渭源县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建立了《渭源县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渭源县推进纪检监察组织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和县直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日常监督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对纪检监察干部“转作风”提出刚性约束。
县纪委原副书记、监察局长杨天如一次半开玩笑的说:“‘三转’之前我是会议局长,会议能从周一参加到周五,好像自己的主责就是开会了,幸亏‘三转’了,赶紧从各个领导小组里退出来,干一干自己的主责主业”。
清源镇纪委原书记郑跃说:“‘三转’之前我虽然是镇纪委书记,但是还兼任计生办主任,同时还是2个村的包村领导,计生工作要抓、其他事务还要干,一天忙的连轴转,根本没时间搞纪检监察工作”。“三转”后,县委免去了计生办主任职务,镇党委调整了分工,不再让纪委书记驻村,郑跃回归了纪检监察工作主业。
在完成全县纪检监察组织“三转”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县纪委先后3次共清理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141个,保留10个,减幅达92.9%;各乡镇、各部门纪检监察组织也对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全面清理,保证了纪检监察组织突出主责、聚焦主业,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责任。
“三转”以来,渭源县积极探索创新出“五结合”督查、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检查、“定点进驻”督查等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新方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4年全县16各乡镇仅仅有5个乡镇实现了办案“零突破”,2015年有8个乡镇实现了办案“零突破”,2016年底16个乡镇纪委实现了办案全覆盖。2018年1—9月全县乡镇纪委立案审查69件117人。县纪委初核数、立案数、党务政务处分数、组织处理数均得到不同程度增长。执纪审查工作成效明显。
2017年,县纪委根据《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以及其他相关制度,整理形成了《执纪审查文书汇编》,信访室制定了《渭源县纪检监察干部轮流接访制度》,使执纪审查程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这样谈话一方面显得非常正规,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也非常安全,对纪检监察干部自己、对谈话对象都的安全等方面都是一种保障。”县纪委常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王千钧说。
2017年县纪委建立了谈话室2间,16个乡镇全部建立了谈话室,谈话都在谈话室进行,谈话前对谈话对象身体、心理、性格、家庭等情况进行侧面了解掌握,谈话人严格按照审批的方案开展谈话工作。
“三转”要求的落实成果,归根结底体现在工作落实的成效上,工作成效的好坏就是作风过硬与否的集中体现。“三转”之后,每名同志身上都有担子、有任务、有压力,从以前的推一推才能动一动到现在的“无需扬鞭自奋蹄”、加班加点成常态,从以前的案件初核在办公室到现在的执纪审查在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从以前的监督检查“蜻蜓点水”到现在的执纪监督脚踏实地,无不是作风转变带来的新气象。通过转职能、转方式倒逼推动了作风的大转变,推动了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的新提升,从而推动了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供稿:焦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