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陇西县纪委监委“望闻问切”持续推进全县作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望”作风实情。陇西县纪委监委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建立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县级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切实加强对部门行业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沟通联络和组织部署,全县18个牵头部门32个参与单位及17个乡镇参与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查出曝光等各个阶段,形成了扶贫领域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强大合力。
“闻”群众意见。以信访为抓手,结合“微腐败”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等信访举报平台,定期梳理信访举报,主动挖掘问题线索,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建立问题线索联动联办机制,审计、财政、扶贫等部门及时向县纪委报告问题线索情况。同时,通过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组织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目前,共受理信访案件13件,解决群众诉求13个。
“问”责任源头。结合“亮身份、听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建立健全信访问需、基层问计、网络问政、群众评效“四位一体”的民意调查体系,广泛听取收集群众对精准扶贫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县纪委明确,要防止责任追究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就必须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必须严字当头,见事见入。“见事”就是要针对问题,查清事实,区分责任原因和工作原因,给予相关责任人恰当的处理。“见人”就是要敢于揭丑亮短,使每一次问责都落到具体组织或个人头上,防止“集体问责,无人担责”,对典型案例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
“切”问题症结。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精干力量聚焦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对扶贫问题线索启动审查程序,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认真审查核查。对排查和发现的问题线索实施台账管理、分类处置,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问题复杂的重大问题线索,明确完成时限,切实做到及时“对症下药”提出整改意见,狠抓源头治理。处置问题13个,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供稿:董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