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渭源县纪委监委持续强化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专”起来抓的意识,聚焦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强化监督第一职责落实,紧盯县权乡情村点,不断拓展监督渠道,强化问题导向,在监督执纪问责上持续发力。1-9月,共受理处置扶贫领域线索94件,立案审查23件,纪律处分47人、组织处理13人。
注重“全程监控”,着力破解县里的权。充分发挥派出纪检组“探头”作用,对县直部门从事项决策、资金落实到监管责任实行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督,6个派出纪检组参加县直部门“三重一大”研究决策会议70多次。严格执行扶贫领域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席会议3次,解决问题8个。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已部署开展了4轮常规巡察和2轮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共发现问题624条,已整改524条,整改率84%。移交线索88件,已办结81件,办结率92%。2019年以来,组建2个巡察组完成了扶贫领域第二轮专项巡察,共发现问题100条,线索6条。目前,医疗食药领域联动巡察正在有序推进。
注重“协同作战”,着力破解乡里的情。推行乡镇纪委执纪监督监察协作区试点工作,组建了5个协作区,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这“一条主线”,创新工作机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发现各类问题38个,已整改37个;发现线索6件,立案2件2人,给予党纪处分2人,组织处理3人;向乡镇党委政府发出整改建议函9份,约谈24人次,制定制度5项。组织开展“3+1+2”脱贫摘帽冲刺清零行动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全力推动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见底清零。统筹运用市纪委“监督十法”和县纪委“6+1”工作法,在莲峰镇两个村开展了“定点进驻”,发现问题6个,追缴违纪资金4536元,问责党员干部3人。切实把治病救人作为执纪监督的根本,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猛击一掌、大喝一声使其警醒,做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今年以来,针对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运用第一种形态问责处理13人,占比21.67%;第二种形态46人,占比76.67%,第三种形态1人,占比1.66%。
注重“联动发力”,着力破解村里的点。建立了“三个一”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解决村监委会主任“不会监督”的问题;探索制定了村监委会监督任务清单,着力解决村监委会监督“无处着力”“监督不到点子上”的问题;严格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周小结、月报告、季通报”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村级事务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通过建立“五个机制”,实行“四项报告”,督促村廉政义务监督员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流动前哨”监督作用。同时,结合定点进驻,组织村监委会主任和村级廉政义务监督员探索开展异村、交叉监督,进一步提升了监督质效。今年来,全县共组织开展村监委会主任、村级廉政义务监督员培训35场次1531人次,对156个村开展了异村交叉监督、占全县行政村的71.9%,发现问题248个、整改101个,发出督办函或整改意见18份、督查通报4次,发现线索15件,约谈84人次、通报批评54人次。(编辑 焦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