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渭源县纪委监委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26件,同比下降40%,组织处理106人次,同比下降81%,立案审查25件45人,同比下降68%和74%,纪律处分45人,同比下降66%。
“各项数据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体现出的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县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说,“我们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不断加强以案促改,切实做到精准监督执纪,真正护航脱贫攻坚。”
“我们将脱贫攻坚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县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燕祥说到。
通过层层传递加压,各级各部门对专项治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了治理重点,问题更加精准,工作责任得到有效夯实,“专”起来抓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在强化基层监督方面,我们创新方式方法,在着力破解‘县权乡情村点’上下功夫,通过政治监督压责任,运用惠农资金监管平台科技监督破难题。”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祁柏林说。
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村监委主任“定点”监督和“交叉”监督、村级廉政义务监督员“流动”监督等监督措施,与市纪委监委“监督十法”和县纪委监委“6+1工作法”等监督方法的贯通运用,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推进了监督关口前移,有效破解了扶贫领域监督“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问题线索受理上,通过建立专门台账规范管理把好线索“入口关”,在线索处置上,通过跟踪督查把好“质量关”。
同时,对扶贫领域履责不到位、“微腐败”、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一律实行“一案三查”,既查问题本身,又查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还查监管的机制体制漏洞,依纪依法处理,突出责任追究。
在成果运用上,采取向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发送同级监督函、监察建议书等方式,责令其整改落实并形成相关制度机制,1-10月共发出监察建议书9份,完成整改事项7项,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和履职尽责函告书30份,重点工作有效推进,达到了“以案促改”的目的。
“坚持对查处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一月一通报曝光,特别是对科级干部扶贫领域问题全通报,并要求各乡镇对自查的扶贫领域腐败作风问题全部通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常震慑常警醒的效果。”燕祥说,“今年已发布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通报15起39人。”
一系列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一体推进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用心服务群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更足,从根本上有效遏制了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达到了“减存量、遏增量”的实际效果,专项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供稿 焦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