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查处的这起违规享受农村低保的问题,多亏了协作区交叉检查,才发现了这一线索……”日前,在甘肃省渭源县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第二协作区办案总结会上,协作区组长王煜总结道。
今年以来,渭源县纪委监委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关于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有关部署要求,持续健全完善“室组地”联动、乡镇片区协作等工作机制,以务实举措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基层监督效能。
攥指成拳,在监督力量上“求聚变”
“本次监督检查要以协作区为单位开展交叉监督……”该县纪委监委于5月份安排部署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整治工作,要求各协作区之间开展交叉监督,着力提升监督实效。
针对全县基层监督力量分散、“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落实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到委机关集中办公,将人员力量向监督执纪执法倾斜。按照“就近组合、优势互补、便于协作”的原则,将16个乡镇纪委整合为5个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确定1个乡镇纪委为组长单位,统筹本协作区内纪检监察干部、村监委会成员、廉政监督网格员等基层监督力量,常态化开展定点监督、协作监督、交叉监督,攥指成拳同向发力,有效提升了监督合力。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将机关各纪检监察室、各派驻机构、各协作区整合为5个“室组地”联动协作组,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组长,注重“职能组合、强弱搭配、优缺互补”,灵活运用“室组”“组组”“室组地”等“矩阵式”组合联动协作,变“各自为阵”为“联合作战”,切实提升了监督执纪执法的整体合力。
革故鼎新,在制度机制上“谋良策”
“各协作区要坚持统一调配工作力量、统一管理问题线索、统一组织案件攻坚、统一协调服务保障、统一落实安全措施。”在县纪委监委印发的协作区管理运行办法上,明确了“五个统一”的工作要求。
渭源县纪委监委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全过程,健全完善了县纪委常委会工作规则、案件查办工作考评办法等管理制度25项,确保执纪执法权力规范运行。制定印发了《协作区管理运行办法》《案件查办工作考评办法》等一批制度,建立了例会交流、会商研判、交叉监督、交叉审理等协作制度,加强对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全流程的监管和指导,着力构建协调各方、有效衔接、规范高效的联动监督体系,持续推进“室组地”联动、乡镇片区协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
协同攻坚,在执纪执法上“破壁垒”
“县纪委监委查处了一批基层干部的贪腐问题和作风问题,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集中整治的成效。”在县纪委监委干部走访入户过程中,部分群众满意地说。
今年以来,渭源县纪委监委不断增强斗争本领,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室组地”联动、乡镇片区协作、“定点进驻”等方式超常规攻坚克难、拓展案源,主动趟入深化监督检查、主动发现问题的“深水区”,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132件,累计处置问题线索473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人,持续以严的举措清存量、遏增量。
渭源县纪委监委在“靶向治疗”的同时,注重“系统施治”,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办函等方式,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完善制度机制25个,用心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1308个,以工作质效检验改革成效,切实把“问题清单”变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清单”,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赵志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