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渭源县纪委监委以系统思维重塑基层监督格局,围绕监督力量重塑、制度严格规范、监督效能跃升、群众可感可及四大核心支点,积极探索创新,持续优化基层监督体系,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目前我县仍存在纪检监察队伍人员不足、力量分散等情况,统筹强化基层监督力量,是增强基层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的关键一招。”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夯实基层监督基础,关键在于推动编制资源和人员力量向执纪执法前沿倾斜。县纪委监委将监督执纪执法一线作为力量配置的核心,积极优化编制结构,建立干部配备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通过定期分析研判队伍结构、及时向县委专题汇报、高效协同组织部门,实现空编岗位“预警-补充”无缝衔接。今年先后补充、调整乡镇纪委书记6名,纪检专干4名,为基层监督工作持续提供稳定力量支撑。
“在用好派驻监督、日常监督等传统方式基础上,我们将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流程、提升质效的基础保障,贯穿基层监督体系完善全过程,先后出台《关于强化政治监督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实的工作意见》等4项制度文件,为各项工作明晰路径、设定轨道。”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聚焦农村集体“三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等重点领域,通过“一月一主题、一季一专项”监督,先后督改问题105个,发现问题线索14件;联合职能部门开展定点进驻监督2轮次,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发现各类问题32个、线索15件。
为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县纪委监委还积极拓宽监督渠道,通过发布监督举报公告、制作宣传牌、运用“定西智慧监督平台”监督举报等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并精准发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先后推动退还群众财物367.02万元。
“我们将持续在充实力量、凝聚合力、创新方式、优化机制、数据赋能等方面发力,深化运用‘一月一主题、一季一专项’、定点进驻等机制,真正疏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